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粵劇探研(2)

流雲

- 在海外從歷史、地理、文化、音樂、戲曲、影視和文學探研粵劇
《粵劇探研》講座講義
在第一次的《粵劇探研》講座,我只是想稍微說一下我對粵劇的一些了解及看法,然後討論「粵劇的近况與展望」。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粵劇
粵劇本身的歷史沿革
粵劇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七個時代:
早期: (1915之前)
- 粵劇(廣東大戲)從什麼時候開始?
- 廣東粵劇的歷史說法不一。明朝?清朝中期?外江班、本地班。在明清時代就已經有粵劇。
- 早期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
- 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廣州話。
前期: (1915-1949)
- 包容期、西化期、女伶期、薛馬爭雄期。
中期: (1949-1966) 文化大革命前
- 紅線女、仙鳳鳴、香港vs.內地
悲慘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 1969粵劇學校停辦、雛鳳鳴
復甦期: (1976-2000)
- 1971粵劇學校重開但流離失所、青年團
- 1983開始: 梅花獎(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蓬勃期: (2000-現在) 薪傳
- 2003粵劇學校永久校園
- 劇團: 國營vs.民營、遍地開花
- 香港: 李居明、新光戲院
展望期: 前路
- 式微還是生息繁衍
在今天的互聯網上 (例如《百度》),已經很容易找到一些敘述早期及前期粵劇歷史的好文章、資料和報導,但是我郤沒有發現任何詳細介紹近代粵劇史的資料。
粵劇劇目的歷史背景
很多的中國戲曲(包括粵劇)劇目都會有中國歷史的背景。
有的是真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例如《昭君出塞》、《南唐李後主》),但更多的是用歷史上的人物而虛擬故事(例如《荊釵記 (王十朋會妻)》、《三看御妹劉金定》),也有些用真正的歷史朝代而虛構人物情節(例如《雷嗚金鼓戰笳聲》)。
- 王十朋是誰?
- 常常有劇中人物中狀元,但戲曲人物有多少是真正在歷史上的狀元?
- 劉金定又是誰?是那個朝代的人?
-《雷嗚金鼓戰笳聲》的背景是在那一個朝代?
在服裝方面,早期的粵劇多是用明朝服飾。但近年來的粵劇已多能在服飾上和戲曲的朝代背景吻合。
在歌詞方面,不和劇情朝代相配,已是習以為常。唐詩和宋詞都會在春秋戰國及三國的戲劇曲詞裡出現。此點,我個人非常贊同,好詩及好詞,不用就太可惜了!
倒是編劇者是要熟習中國歷史的。如果在秦、漢、三國戲劇中編出了一個狀元郎就會鬧天大的笑話!
從地理的角度來看粵劇
粵劇雖名為「廣東大戲」,卻不是紅遍整個廣東省,也不是只有廣東省才流行粵劇!
因為廣東人很早就走遍天下,可以說是有華人的地區就有粵劇。
但是最主要的流行地區是珠江三角洲(廣東省南部)- 即是廣州及港澳一帶。然後是廣東省西部,及廣西省東部和南部的地方。
- 廣東省北部和東部流行的是什麼戲曲?
- 廣東省三大戲曲是什麼?
我也喜歡從劇情上硏究它的地理背景。
例如《牡丹亭》中的柳夢梅是嶺南人,他為什麼會在上京赴試時經過杜麗娘的家呢?
- 《牡丹亭》的故事發生在那一個朝代?
- 那時的京城是在什麼地方?
- 杜府在那一個城市?
- 柳夢梅為什麼沒有北上,而往東行?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粵劇
- 廣東人從何處來?
- 廣東白話(廣府話、廣州話) 從何處來?
- 為什麼廣東話那麼適合唸唐詩和宋詞?
- 神功戲、紅船、下鄕
- 廣府文化、楚文化
- 地方傳説、神話故事 - 近期很多新編的粵劇都以地方傳說及人物為劇目。
從音樂的角度來看粵劇
- 包容性、中西合璧
- 二黃、梆子、小曲
- 地水南音
- 二胡曲、流行曲、電影插曲⋯⋯
- 工尺譜、簡譜、五線譜
- 大型樂團伴奏
從戲曲的角度來看粵劇
現代粵劇受其他中國戲曲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京劇和崑劇。越劇的影響也不小。
無論是鑼鼓音樂、北派武打、服裝或是舞台佈景,都有不少來自京劇。
水袖及舞台走步,也有崑劇的影子。
很多劇目也從別的戲曲劇目改編而成。例如《三看御妹》來自越劇、《啞女告狀》來自淮劇。
但是,為了吸引年輕的觀眾,有些新編粵劇 (例如廣東粵劇院的《青春作伴》) ,已經走出了傳統戲曲的範圍。
從影視的角度來看粵劇
在我長大時的香港,粵劇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多得不得了!很多都是低成本、沒什麼水準、在數天內拍攝完成的黑白片。
後來彩色的國語片崛起,加上黃梅調電影盛行,掀起一陣「凌波」熱,粵語及粵劇電影都不見了!
仙鳳鳴和雛鳳鳴後來雖然成功地拍了一些很有水準的粵劇電影,但已是盛况不再。
林家聲曾經在電視上拍了一系列的傳統折子戲 (現在在YouTube上還能找到。對我在數年前研究林家聲和粵劇很有幫助) ,但那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很明顯地,粵劇在影視上有了很久的斷層。有的,只是卡拉OK錄影帶,VCD及 DVD。
近年來,隨著粵劇的復甦,除了在南方電視台可以看到很多粵劇及粵劇訊息之外,粵劇電影也已重現!佛山粵劇團拍攝了《小周后》、廣東粵劇院拍攝了《倫文敘傳奇》等等。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粵劇
很多粵劇劇目來自中國(甚至世界) 文學名著及話劇。
來自中國四大名著的戲很多。雖然《紅樓夢》廣被推為四大名著之首(紅學是我永遠也學不完的功課),但有點奇妙的是,對中國戲曲的影響卻遠不如《三國演義》。你一看京劇就是一大堆三國劇目。
近期,有好些新劇目都改編自中國及世界名著。
例如:
《天作之合》根據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改編
《豪門千金》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Merchant of Venice)
《雷雨》 改編自曹禺的同名原著話劇
《野金菊》 改編自曹禺的《原野》
(待續)
4月29日的音樂會:
我被委任做主持。會遵守粵劇社歷年來的原則 - 準時開始!
敬請各位嘉賓提早到場及準時入座。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