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從書癲到書仙

陳漢平

有些人以癮為憂、為羞、為患,認為沉迷上癮,是羈於情欲、玩物喪志、意志力薄弱的表現。孔子主張「無欲則剛」,莊子認為「至人無夢」,范仲淹則嚮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的境界。
但也有人以癮為樂、為傲、為常,認為一個性情中人絕對有「上癮的理由」。張潮《幽夢影》云:「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張岱《陶庵夢憶》甚至說:「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也。」換言之,上癮是真情流露,是一種風雅、感性。無癮的人,還會被懷疑不近人情、冷酷無情,得不到諒解。
上癮究竟是好還是壞?應該培養?還是勒戒?長久以來,雙方各執一詞,相持不下。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宇宙萬物,對不同的人具有各種千奇百怪的吸引力。有的是良性吸引力,有的卻是「致命吸引力」。
人有感官,就有情欲。老子《道德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人體五官是五種靈敏度超高的精密「感應器」(Sensor)、「探測器」(Detector),眼耳鼻口膚,對美景、音樂、香氣、美味、溫柔,天生就有追求的欲望。當五官感測出可愛的事物或人,將信息傳送到大腦神經中樞,大腦會分泌出一種「獎賞激素」,名為「多巴胺」。當激素濃度增加,會激勵人體重複同一舉動。
喜愛會引發迷戀,進而依賴成癮。一旦情不自禁而失控,更會為之癡狂。如果沒有它,就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甚至手足失措、言語錯亂、行動異常。如《詩經》所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由此可見,這種「強迫症」的疑似病例,由來已久。
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吸引力的好壞,不僅是種「定性分析」,而且是種「定量分析」。適量吸引力,有益於健康。過量吸引力,則會造成疾病,甚至引發疫情。我曾分析吸引力的強弱大小,將它區分為多達九種不同等級和種類:喜、好、愛、熱、迷、癮、癖、癡、狂,各具不同風格品味。前三類是「上品」,次三類是「中品」,後三類是「下品」。
以電腦為例,愛好它的人,會從電腦熱、電腦迷、電腦癮,進一步轉化為電腦癖、電腦癡、電腦狂。由一個奇客楞客,變成駭客黑客,最後成為電腦世界裡一個不受歡迎的奧客。同類症狀,也會發生在電玩、手機、網路、群組上,導致人人「見機而作、聞機起舞」,並且「群組終日,言不及義」,卻沉迷不悟、廢寢忘食、泛濫成災,甚至爆發「社群感染」,就連安養院裡的長者都無法倖免。
別以為只有抽菸、喝酒、毒品、賭博之類「不良嗜好」才會使人上癮。殊不知「讀書、工作」也會教人上癮。我自童年開始就是「書癮」的受害者,有一種「渴望知識焦慮症」。長大之後,又成為「工作狂」的受害者,染上一種「追求完美強迫症」和「拯救地球妄想症」。
小時候,別的小孩被勸「別貪玩,要用功」,我卻被勸「不要用眼過度!」「閒書沒用,別看太多!」「那種書現在沒人在看啦!」所謂「沒人在看」的書,起初指的是棋書、相書,後來包括《易經》、《禮記》。那些書,學校不列入教材,入學考試不會考,只有染上書癮的「書癡」才會去讀它。
有些書,我承認「原本不應該看」,像超級英雄的漫畫、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偵探科幻神怪小說,還有一些捕風捉影、譁眾取寵的禁書。但是人皆有好奇心,我怎能獨無呢?像古典的章回小說,學校雖然不考,但身為中華文化承繼者,有「承先啓後」的責任,不可不讀。更何況其中故事,趣味盎然,引人入勝。
不過,我也承認,這些書或許不應該讀那麼多遍。《三國演義》讀了二十幾遍,《水滸傳》和《東周列國志》各十幾遍,《紅樓夢》《封神榜》《西遊記》我沒那麼喜歡,都只讀了三遍。其他最多只讀兩遍。
至於世界名著,當然更需要閱讀。它可以培養全球觀,擴張視野。因為世界各國珍貴文化、風土民情,不可不知。更何況其內容確實精采,多讀幾遍,每次都有新領悟。
名人傳記的情節比小說還曲折,名人們的多采多姿心路歷程、人生經歷,都值得效法或借鏡。而哲理、心理、醫藥常識方面的書,則深入淺出,循循善誘,能使讀者知識智慧,快速增長。讀此類書,功效最大,收穫最多。
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書,皆是大師的心血結晶,用意良善、創意高妙。學校教材篇幅有限,只能精選節錄。課餘之際,應找到原文,仔細品味,才能窺得全豹,知其奧祕。詩詞歌賦則感人肺腑,用詞千嬌百媚、儀態萬千,節奏抑揚頓挫,令人擊掌稱奇。除了閱讀欣賞,還要反覆吟詠、背誦在心。
尤其需要大量閱讀的,是當代人的作品,包括現代詩、散文、小說。作者都是你我經常聽到見到的人。能聞其名、見其人,又能讀其作品,分享所見所感所思,是何等愜意之事!
下圍棋和象棋,如果只靠實戰經驗,進步太慢。不如看棋書,從布局技巧、中盤戰術,到末局變化,進行研讀,勝過下幾百盤棋。我不太相信命理學或西洋星象術,不過,在社交場合裡大家都喜歡談。不妨看幾本手相、面相、八字、姓名學、星象術的書,瞭解一下,以資談笑。甚至字典、手冊等工具書,別以為只能當作工具檢索,如果有耐性,從頭到尾翻閱一遍,會發現其中有很多令人驚奇的內容。
讀中學時,我常從台北南海路的建國中學,徒步走到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在那一帶逡巡遊盪、徘徊流連。從最南的東方岀版社,到最北的台灣書局,沿街一家家地閒逛瀏覽。每家書店牆上放置整排書架,每個書架擺放著同一類書籍。望著架上書籍,我腦海裡的知識也藉此分門別類,有系統地作整理。
記得建中附近的牯嶺街,當時是舊書攤集中地。有些絕版書可以在那裡找到,還有些新書,因題材較罕見,登不上大書店,也會在那裡出現。另外,內行人都知道,有些禁書也夾在其中。有「書癮」的人,不用擔心看禁書會受壞影響,因為各種閒雜書籍已經看得太多,體內早就產生了「抗體」,抗疫力很高,不可能再受到感染了。
到美國留學之後,進入書店、圖書館,更是大開眼界。坐擁書城,遍覽群書,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從漫畫、音樂、文藝、戰爭、產業各角度,在這塊新土地上,親身體驗它的歷史滄桑。
追究起「書癮」的形成因素。明朝的現代化先驅徐光啓常說:「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今日的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令人眼花撩亂,也充滿問號,教人莫衷一是,不知何去何從。「書癮」就像暴飲暴食、猛吃巧克力一樣,是由於心情上的焦慮不安和苦悶所致。
每一種癮頭都有一種「誘因」,就像釣魚的魚餌,引誘人上鉤。例如菸酒商的廣告,會用豪宅、美女的畫面,將菸癮、酒癮包裝成高雅的享受。古聖先賢或許出於善意,也將「書癮」包裝成高雅的享受,他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庭堅曾說:「三日不讀書,則言語乏味、面目可憎。」足見「讀書成癮」早已深入人心。
童年時代由於嗜書成癖,我被家中長輩戲稱為「書癲」。一天,一位擅長命相學的長輩來訪,他看到我,說:「別笑這個小書癲,將來書癲會讀到變書仙。」其後好幾年,這句話一直被母親引述,當作鼓勵我努力上進的名言。隨著時代改變,科技進展,我的「書癮」也在轉型,從書迷,擴大領域成為電影迷、電視迷、歌迷、音樂迷。後來更變本加厲地成為電腦迷、網路迷、手機迷。上癮的角色也提升到較高層次,從文藝作品的讀者變成作者,從電腦科技的應用者變成設計者、研究者。或許可以戲言:真的從「書癲」變成「書仙」了。 (2020/5/23世界日報)
作者簡介:
陳漢平 電腦博士&作家
新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電腦博士
曾經主持美國星戰計劃第五代電腦設計工程
創立IC公司Active Design為上市公司高價併購
現經營IC公司,為阿波羅科技公司總經理
著有《在矽谷喝 Java 咖啡》《超越達文西密碼》《生活方程式》《愛與幽默》《誰怕電腦》等書
陳博士為傑出電腦科學家,及矽谷成功創業者,在科技界頗負盛名。閒暇之餘愛好寫作,科學是他的專業,文學是他的嗜好,文筆清新,題材廣泛,被譽為右手設計電腦,左手書寫文章的全方位電腦界才子型人物。著有多本散文集,並發表新詩近百首。
他擅長寫現代詩、散文和科幻小說。提倡科學與文學的互動整合,認為可以迸發出最美的火花,主張在邏輯中尋得感情,在感情中找到邏輯,要成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建立起成功快樂的人生觀。
陳博士熱心公益,為海外僑學界活動出錢出力,曾獲海外傑出青年、拿破崙傑出成就獎等殊榮;並曾任美西華人學會會長、電腦學會會長、交通大學校友會會長及北加州華文作家協會會長。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