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記週記】
|
1.教宗方濟各在布魯塞爾“博杜安國王”體育場舉行彌撒,這是他第46次國際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引用《馬爾谷福音》的一段話,耶穌警告門徒,避免使人跌倒,即不要阻礙弱小者的成長,傷害他們的生命(參閱:谷九38-48)。教宗強調,這些傷害是深刻的,尤其是那些“受虐待、被原本應該照顧他們的人所傷害的弱小者”,這種痛苦和無力感不僅存在於受害者心中,也使他們的家人和團體深受打擊。
教宗說:“我聽到了他們的聲音,感受到了他們作為受害者的痛苦,我在這裡再次重申:教會中有所有人的位置,所有人!但我們每個人都將受到審判,而侵犯罪是沒有容身之處的,掩蓋侵犯的行為也沒有容身之處。我請求大家:不要掩蓋侵犯罪!我請求主教們:不要掩蓋侵犯罪!譴責施虐者,並幫助他們從這種侵犯的病態中康復。罪惡是無法掩蓋的:必須將邪惡公之於眾,讓它為人所知,就像一些受害者勇敢地所做的那樣。讓施虐者受到審判。無論是平信徒、神父,還是主教,施虐者都必須受到審判。”
教宗的講話被掌聲打斷,反映了在場信眾與教宗的共鳴。當教宗提到“唯一的生命之路就是奉獻、將人們連結起來的愛”時,掌聲再次響起。相反地,自私之路會導致“封閉、隔閡、障礙和醜聞”,阻礙愛德的實施。“自私是可恥的”,它“壓迫弱小者,羞辱人的尊嚴,扼殺窮人的呼聲”。教宗說,“這些呼聲是聖神活生生的聲音,提醒我們自己是誰:我們都是可憐的罪人,所有人都是!而首先就是我自己,那些受侵犯的人是直達上天的哀歌,觸動靈魂,使我們感到羞愧,並呼喚我們悔改”。
彌撒中,教宗將天主之僕耶穌的亞納(Anna di Gesù)冊封為真福。真福是聖女大德肋撒的親密合作者,被聖女稱為“修會長上的大隊長”。亞納作為大德肋撒的追隨者,在當時教會因“痛苦的惡表”而遭受重創時,也是一場偉大改革運動的主角之一。她不僅在西班牙、法國、布魯塞爾傳播福音,還將福音傳到了當時被稱為西班牙屬低地國家。
教宗說:“她與她的同伴們,過著祈禱、勞作和愛德的簡樸生活,使許多人重拾信仰,以至於有人將她們在這座城市建立的修院形容為‘精神磁石’。”
教宗指出,亞納刻意不留下任何著作,因為她專注於實踐耶穌的教導。“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接納她為我們留下的女性聖德榜樣,既柔和又堅定,充滿了開放、共融和見證的精神。”
彌撒結束時,梅赫倫-布魯塞爾總主教若瑟·德其素(Jozef De Kesel)向教宗表達了感激之詞,表示教宗作為“牧者、兄弟和朋友”來到這裡,為的是“重燃來自耶穌的希望之火”。當天約有4萬人參加禮儀。
2.“我呼籲釋放翁山穌姬女士,並在羅馬接見了她的兒子。我願意在梵蒂岡接待她。”教宗方濟各在與耶穌會士的會晤中,呼籲關注這位人權捍衛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自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她一直被關押。緬甸長期以來一直是教宗心中牽掛的地方,他經常為緬甸及該國的傷痛祈禱。這些話題是教宗在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和新加坡與耶穌會士會談時所討論的重點內容。
在9月2日至13日的東南亞和大洋洲漫長的朝聖之旅中,教宗分別會晤了印尼、東帝汶和新加坡的耶穌會士。按照每次使徒訪問的“傳統”,耶穌會歷史悠久的刊物《公教文明》於9月24日發表了與耶穌會士們會談的長篇節選,文章由聖座文化教育部副秘書長、教宗隨行成員之一的習安東神父撰寫。
教宗方濟各與所訪問地區以及鄰近地區的耶穌會士討論了許多議題,這些會士或是來自這些國家,或是已經在這些地方傳教數十年。會談涉及了個人的告解、對牧靈服務和傳教工作的建議和指導,特別是在亞洲的傳教工作,以及當前的熱點問題。例如,已經陷入困境約三年之久的緬甸。
教宗的思緒立刻轉向了羅興亞人,這個穆斯林少數群體常常遭受迫害和歧視。教宗說道:“他們與我的心息息相關。”他回憶起2017年12月的緬甸和孟加拉之行,並提到與當時擔任總理的翁山穌姬的會談,以及與被“驅逐”的羅興亞人見面的經歷。教宗再次呼籲釋放翁山穌姬,並回憶起在羅馬與她兒子的會晤。教宗說:“我願意在梵蒂岡接待她。目前,翁山穌姬已成為一個象徵。而政治象徵必須得到捍衛。”
教宗也談到了勇氣,特別是提到阿根廷五月廣場的母親們。幾十年來,她們一直為在軍事獨裁期間失蹤的子女和孫輩爭取正義與真相。她們的鬥爭也激勵了印度尼西亞的卡米桑(Kamisan)運動,這是一個和平抗議運動,每週四組織遊行和非暴力示威,要求澄清1998年的“國家悲劇”。這是一起震撼雅加達的大規模暴力事件,數十名女性遭到憤怒人群的襲擊,暴力廣泛波及到人身和財產安全。
教宗回憶起與阿根廷“五月廣場母親”運動的負責人赫貝·德·博納菲尼(Hebe de Bonafini)女士的會面,她於2022年去世。教宗表示:“與她交談讓我深受感動,並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她傳遞給我的,是為無聲者發聲的熱情。這就是我們的任務:為那些沒有聲音的人發聲。在阿根廷獨裁統治下的情形非常艱難,而這些婦女、這些母親為正義而戰。”隨後,教宗鼓勵道:“永遠保持對正義的理想!”
除了社會和政治問題,教宗方濟各還在回應來賓提問時,討論了一些教會內部的問題。首先是長期以來被他視為“禍害”的教權主義。教宗在回答一位來自東帝汶帝力的耶穌會士時重申,教權主義“無處不在”。“例如,在梵蒂岡就有強烈的教權文化,雖然我們正在慢慢努力改變這種情況,”教宗強調:“教權主義是魔鬼使用的最狡猾的手段之一。教權主義是教會內部最極致的世俗化。教權文化就是一種世俗文化。”
此外,教宗為在亞洲傳教的會士提供了許多建議,並回憶了耶穌會的偉大人物,如阿魯佩(Pedro Arrupe)神父和利瑪竇。教宗特別強調,伴隨牧靈服務的必須是祈禱,這是一項基本需求。教宗說:“我真的需要祈禱。我起得很早,因為我年紀大了。休息後,我會在凌晨4點左右起床,然後從5點開始祈禱:我會誦讀《時辰頌禱》,與上主交談。如果祈禱有些枯燥,我就念玫瑰經。之後,我去宗座大樓會晤來訪者。午飯後,我會稍微休息一下。有時,我會在上主面前默禱。當然,我也祈禱、主持彌撒聖祭。到了晚上,我會再進行簡短的祈禱。”
教宗接著補充道:“靈修閱讀為祈禱非常重要:我們必須通過良好的閱讀來培養我們的靈修。有時我也會在祈禱中睡著:這意味著我與上主在一起時感到舒適!我在祈禱中休息。永遠不要丟下祈禱!”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