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
|
正在趕10月15號要出去的稅單,突然聽到手機有聲音,抬頭一看,只見跳出了一訊息。客戶抱怨:為什麼我們才付了國稅局來信要的四百多塊錢,現在又收到了一封國稅局信要求我們付四百多塊錢。這是怎麼一回事?又語音留話:最近我們經常接到電話,說我們欠稅,要求我們付錢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聽了之後,心中不由得有一股怒氣上升。這人向著不對方向亂叫什麼呢?國稅局只要你欠了稅之後,沒立即付款,會每個月被定期問候一聲,這能夠怪誰呢?應該怪誰呢?國稅局在電腦程式中設定了定期會向債主討債,沒有人能夠阻止國稅局的電腦到期時自動產生格式信或者阻止信件送出。
前兩個星期這女士的先生已經來電向我問過了這個問題,女士們多半沒有什麼社會歷練,男士們比較通情達理些。已經心平氣和地向先生說過了國稅局的標準答案:處理事情要六到八個禮拜的時間。如果你們寄的支票還沒有超過兩個月,請不要來找我,因為還沒輸入系統中。超過兩個月之後,需要由客戶提供國稅局兌現支票正反兩面影印件給我們,我們才能著手。
如今先生問完了,太太又來問同樣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我解釋,疲勞審問嗎?對方口氣很不友善,好像他們會收到罰金完全是因為我沒有盡到責任。他們去年賺錢多少錢自己最清楚。有些人只年終報税才出現。不跟會計師聯絡,會計師怎麼會知道他們的財務情況呢?沒有繳夠預付稅?是會計師的錯嗎?
於是停下手中做到一半的稅單去回簡訊。國稅局的工作人員不會無聊到打電話給納稅人催討稅款,跟國稅局打過電話的人就知道等上一兩個小時是很平常的情況。當我們去參加國稅局講座時經常聽到台上國稅局工作人員說,如果接到口氣不好的催討欠稅電話,請不要在意。應該是詐騙電話,不是從國稅局的工作人員。國稅局一般是用信件和納稅人聯絡。無論是電話或電子郵件聯絡,99%都是詐騙。
忍不住向她提出一個要求,請你自己打電話給國稅局求證一下他們有沒有打電話跟你聯絡。當你等上一兩個小時都沒有人接聽電話時,你就不會相信有國稅局的人,空的無聊打電話給你催稅了。
國稅局對於個人,或公司都有預付稅的要求,除非第一年報稅,否則你應該在當年四月15,六月15,九月15,跟下一年的1月15,分四次付預付稅。預付稅金額是當年稅金的90%,或者是前一年該付稅金的110%。你付了之後就不會要付罰金或者是利息了。
有人問,如果今年我的公司是虧損,還需要照去年的預付稅的金額去預付稅嗎?回答是:只要你確定今年稅表上做出來的數字是虧損的話,不必付預付稅。因為沒有欠稅,也沒有要先預付。
除了欠稅會被要求付利息或者是一般人稱之為罰款之外,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罰款情況,就是晚申報税表產生的罰款。公司晚申報的情況下每個月,每個股東罸一百八十五元。
老中多是辯才無礙,碰到不少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人,說:我的公司根本沒有開始任何活動,我申請了公司和報税号後什麼都沒有做,為什麼還要報稅呢?報的話也都是零。言下之意好像你是為了賺他那一點報稅的錢,去花言巧語坑他。
最受不了的是有些人打電話來,假裝要報公司稅,然後在電話中討論他不應該報公司稅,因為報的話也都是零。我只能夠告訴對方:你不付我們費用,我們不會去抓住你替你填稅表的 ,更不會去報告國稅局你逃避報稅的義務。請你不要浪費時間討論你應不應該申報税表。我確切的知道該申報的。不要希望我被你煩的,虛偽的同意你可以不申報。將來被國稅局找上時,你可以
把責任推向我,叫我去替你背黑鍋。
如果你晚申報的話,國稅局規定是每一個股東,每晚一個月要罸款$185元。舉例說有三個股東的公司,晚一年申報就要罰$6660。假使這公司又延期了六個月,那就是要罸$9990。
好消息是國稅局會有一次免罰的機會,但是這個寶貴的,又只有一次的機會切不可一開始就被用掉了。要留在緊要關頭才用。
公司賺的錢是零,不需要繳稅,但是罰金會將近萬元。請不要告訴我你的公司沒有做生意,不需要申報。省了小錢,罸了大錢。省了報稅的 會計師費,卻被罰近萬元的罰金。
沒有按規定預付稅的話,國稅局會把當年該付的所有稅金除以4,然後把金額乘上從四月15開始,剩下的日子。利率是7%,比一般銀行利率要高。
客戶向我提到他沒有足夠的現金周轉想要跟國稅局申請分期付款,答案:如果你要向國稅局申請分期付款是非常困難的事,請盡你經濟能力所允許的情況,盡量多付些,少欠一些。因為申請分期付款的先決條件,你要能夠提出三封申請貸款被銀行或財務機構拒絕的信,証明貸不到款。分期時最多只能夠分十期,在一年內付清。因為國稅局不想讓你把稅拖欠到下一個年度。以及免你欠的稅會累積的越來越多,國稅局並不想要變成一個放款賺利息的機構。
入境隨俗。換了一個環境就要依照當地的標準處理。在羅馬依據羅馬人所行的去做。不要老想要逃稅。合法省稅是可允許的,逃稅是應該被指責的。美國人從小環境培養尊重稅法。華人可能太聰明了,對於稅、能少付就會少付。最近有一個稅單上宣稱捐贈物品有兩萬多元,告訴他捐贈物品價值超過$5000元以上,需要提供估價師所出的證書,對方回:拿不出證書。把兩萬多元改成2000多元。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