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哥部落格】
|
臺灣作為一個位於東亞的島國,從日本二戰失敗的1945年,就不再接受殖民統治。1946年訂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節」,早前臺灣都大肆慶祝,現在則隻字不提,臺灣地位到底怎樣,莫衷一是。兩蔣時代說是光復,可是兩蔣之後,即開始冷淡下來,時至今日,臺灣對世界擁有難以想像的影響力。如今國人對「臺灣光復」抱持南轅北轍的解讀,更讓人看笑話的是連中國也在插嘴。
國民黨兩蔣主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認為《開羅宣言》表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美英蘇擬定的《波茨坦公告》中亦稱開羅宣言之條款「必須實行」,日本投降時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1946年訂為國定假日,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對臺灣有統治權的論述之一,因此「臺灣光復節」在兩蔣時期都舉辦大型紀念活動,蔣介石父子也會向全國國民發表談話,這也讓人錯覺蔣介石自日本手中取得臺灣,並認為這是中國國民黨乃至於中華民國政府對臺灣的貢獻。
有些臺灣泛綠者雖不至於反對中華民國,但認為「光復臺灣」並非中華民國的榮耀,而是國民黨給中華民國的恥辱;不少親綠的臺灣人認為,臺灣數百年來的歷來統治者都是外來政權,中國國民黨政府在中國敗逃來臺也不例外,而且到目前還有相當的殖民性格,因此泛綠大多以諷刺的態度來看待此節日。
最好笑的是連中國近來,也高調舉行紀念慶祝活動,宣稱早期中共領導人指導、協助臺籍左翼抗日份子在臺灣的抗日運動。2015年中國大張旗鼓舉辦慶祝抗戰勝利70週年時,連戰以「14年血淚史」的共產黨史觀,取代8年抗戰的國民黨史觀,還在老共面前宣稱「中華兒女光復臺灣」,堪稱他為賣國求榮中共參加抗戰背書的傑作。
在這個錯亂的年代,國共兩黨都扮演詐騙集團的角色。中國混水摸魚的說抗戰勝利是共產黨的功勞,蔣介石去開「開羅會議」竄改成毛澤東去的,連戰還背書是「中國」收復臺灣,而不是中華民國。國民黨以前是教臺灣人「殺朱拔毛,反攻大陸」誓不兩立,後來還編出「九二共識、一中同表、兩岸一家親」,教臺灣人愛中華民國國旗,馬英九卻不准中國的官來時懸掛。
國共兩政黨用盡心思,要牽連臺灣與中國的關係,回想以前受到黨國夢囈般念咒,果真影響很大,難怪國共兩黨要進行黑箱課綱,再把臺灣押給中國。以下是以前受到國民黨荼毒教育,曾經撰寫「中華民國與臺灣光復的歷史意義」歌功頌德的文章,如今回想也感覺有點可笑。原文如下:
近代史學家Marc Bloch在其「史家的技藝」著作中表示,歷史家的職責不外是「在現在中理解過去;在過去中理解現在。」回首中華民國建國歷史,我們可以從現在中理解過去:「中華民國從創立至今與臺灣的關係,一直都密不可分。」在國父創建民國的過程中,臺灣同胞也曾經捐錢出力;中華民國政府八年抗戰勝利,讓臺灣回歸祖國;共產黨打敗蔣介石後,中華民國政府繼續在臺灣延續香火至今。
臺灣的苦難事實是和中華民國苦難史同出一轍,中華民國和臺灣反抗異族的奮鬥,也是國人對抗橫逆,由民族大義所發出來的歷史光輝。根據統計,日本統治臺灣至民國初年,因參與抗暴起義行動而喪生的臺灣同胞,總數超過65萬人,佔當時臺灣總人口數,幾乎超過15%,比例之高,令人驚訝。
從歷史看,臺灣志士在孫中山建立的革命組織並沒缺席,更以實際行動參與過中華民國的創建。以329「廣州之役」為例,林熊徵慷慨捐獻日幣5千元,充作革命同志旅費和購械之用;許贊元和羅福星,更抱持「我死國生」的大愛慷慨赴義。此外,國父也曾三度來臺,除庚子年間來臺籌畫惠州之役外,另又7年兩度來臺,證明國父對臺灣的重視。
「七七事變」,開啟8年對日抗戰序幕,此役不僅攸關國家存亡,更決定臺灣命運。1938年初,蔣介石宣示「臺灣是中華民國的國土,絕不讓臺灣永遠統治在日本手中。為達成我們國民革命…以解救臺灣人民為我們的職志。」1944年開羅會議,蔣介石更堅持將「所有日本從中國竊奪的領土,如臺灣、澎湖群島及東北等,均須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日本投降,臺澎始重回祖國懷抱。
回首中華民國歷史的艱苦歲月,戰爭的感受是複雜的,對全體國人而言更是刻骨銘心的事。8年抗戰付出的代價十分慘重,說它是一場浩劫並不為過,面對歷史環境快速變遷,可能有人無法完全體會10月25日的重要歷史意義,但若從整個歷史脈絡來審視,其在歷史中的地位仍值得反省與重視。
歷史的意義在於傳承薪火,不能中斷;而歷史的價值則在於繼往開來,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從臺灣歷史來看,實際上就是中華民國追求自由民主生活的奮鬥史,具體來說具有三項意義:
首先,臺灣實際上就是對抗強權,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象徵著殖民時代的結束,代表全體國人的驕傲與光榮,更標示出臺灣在歷史與文化上重新出發;其結果是建設臺灣成為自由民主的體制,中華民國只能與臺灣「相依為命」,不必肖想反攻大陸。其次,是使臺灣得以成為反共堡壘,不但帶來政經資源,更重要的是一些逃難來臺的人,與臺灣精英結合成為建設、促進現代化的資產。
臺灣建國的第三個意義,則是確保中華民國香火的生機,同時也將臺灣建設成歷史上最富足幸福、最有尊榮的社會。政府在臺灣經濟上創造均富的社會;政治上達成了民主自由的政治,更創造出享譽國際的臺灣奇蹟,使臺灣成為華人世界最文明、最進步、最能彰顯人民尊嚴與自由意志的年代,也使臺灣人和中國人有機會透過比較和檢驗,來區分兩國制度孰優孰劣,為國家尋找出一條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既然臺灣社會對使用「光復」有不同意見,對10月25日這個具有特殊政治意味的紀念日,臺灣社會有必要重新思考與檢討,賦予在歷史上更客觀與正確的定位,這才是大家應有的態度。立足臺灣,緬懷過去,我們應對政府充滿感恩。臺灣身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在賴清德總統主政下,更當毫無畏懼繼續邁向自由、民主、均富的道路,臺灣國人以生命共同體的團結意念,凝聚生於斯、長於斯的愛國愛鄉情懷,相互尊重、彼此珍惜,一齊為維護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而努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