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事說 中日外交全面開戰 |
(本報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議題的發言,引發北京當局強烈不滿。中國為此召見了日本駐北京的大使,表達嚴正抗議。外交風波進入第二週,中國和日本隔空交火、持續升級。
事件的起因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首次在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詢時說,「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在日本現行的安保法制下,能行使集體自衛權。
高市發表這番言論後,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薛劍11月8日轉發報導並在x寫道,「那種擅自闖入的骯髒頭顱,就該毫不猶豫斬掉。你們做好覺悟了嗎?」貼文並附上憤怒的表情符號。
雖然薛劍晚間刪文,但帶有「斬首」意味的言論,已在日本引發爭議。此番爭端的核心,不僅反映了中日兩國之間根深柢固的歷史對峙與情結,更觸及國際社會長期以來在台灣主權歸屬問題上所採取的「戰略模糊」立場。
以下是日本、中國衝突演變的時間軸:
‧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國會被問到「台灣有事」可能構成何種情勢時,表示若中國對台發動武力攻擊,「我認為這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引爆中國強烈不滿。
‧11月8日: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X上轉貼相關新聞,寫下「那些伸出來的骯髒頭顱必須被砍掉」,在日本社會掀起震撼。
‧11月10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批評該貼文「極其不恰當」,日方正式向中方抗議,中國則以高市發言反批日本。
‧11月11日:高市表示不會撤回發言,但會在未來說明具體情境時更謹慎。
‧11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X上以日文、英文警告日本「不要玩火」,並召見日本駐華大使,要求撤回涉台言論,強調日方若不改變將「承擔一切後果」。
‧11月14日:木原稔再次強調日本希望台海問題和平解決,同時要求中方對薛劍不當發言做出處置。當晚中國駐日大使館發布安全提醒,呼籲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11月15日:中國海事局公告17至19日在黃海進行實彈射擊,中國三大國營航空公司宣布開放日本航線機票免費退改,引發大規模退票潮。
‧11月16日:中國教育部發布留學預警,稱日本治安惡化、對在日中國公民安全風險上升,建議謹慎規劃赴日留學。
‧11月17、18日: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與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磋商,試圖為緊張的中日關係降溫,然而中方會後直言對結果不滿意。
‧11月19日:中國政府通知日本政府,將停止進口日本出口的水產品;日本政府人士也透露,原本為重啟「日本牛肉輸中」所進行的日中協商,已因中國喊停而中止。
旅美中國大陸問題專家鄧聿文指出,高市的表述踩中了北京4條最不能觸碰的紅線:
第一道紅線:挑戰「一中原則」,暗示台灣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觸及核心利益。
第二道紅線:激活侵略史的集體記憶,引發北京對日本軍國主義回潮的警覺。
第三道紅線:在習近平面前承諾穩定,回國即挑釁,被視為蓄意背刺和政治羞辱。
第四道紅線:破壞中國對外威懾的示範效應,推動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
北京最擔心的是,高市的發言會成為「國際化台灣問題」的示範效應。一旦日本首相能在國會層面公開宣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而北京卻保持克制,西方國家就會認為「挑戰一中」的語言是可模仿的,因此日本絕不能成為示範源頭。北京這次強硬反應,就是為了阻斷台灣議題被西方國家連鎖引用的國際化趨勢。
川普簽了 終結史上最長政府停擺 |
(本報訊)美國總統川普12日深夜簽署獲參、眾兩院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結束43天史上最長聯邦政府關門,他宣布「政府將恢復正常運作」。法案經川普簽署後,遭凍結或中斷數周的政府資金得以恢復動用。
他稱政府關門「純粹是政治因素造成」,批評民主黨人造成政府停擺局面,呼籲選民記住此刻,暗示在明(2026)年期中選舉票投共和黨,「我只想告訴美國人,期中選舉即將到來,你們不應該忘記此刻」,他稱民主黨人「樂見數百萬美國人受苦」。
川普表示:「隨著我簽署這項法案,聯邦政府現在將恢復正常運作。」他也再次呼籲,終結阻撓議事,「以確保這種情況永遠不會再發生」。
「阻撓議事」規則允許100名參議員中的41人阻止任何法案進入辯論或表決程序。外電報導,過去兩黨都曾利用這項制度作為制衡手段,這項規則基本上迫使民主、共和兩黨必須尋求跨黨派合作的解決方案。
川普簽署法案時,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爆出掌聲。
綜合外媒12日報導,眾議院已結束投票表決,票數為222票贊成,209票反對,已通過結束政府關門的215票門檻。
白宮早前表示,川普12日晚間就會將法案簽署成法,預計在美東時間晚間9時45分簽署。
這次投票,有6名民主黨眾議員支持這項共和黨主導的法案,較9月的1人大幅增加,另有2名共和黨議員反對。
12日美國有近900個航班被取消,但據悉空中交通管制人員配備問題較少。儘管最高法院裁定暫停全額發放食品券後,食品券領取者仍處於不確定狀態。
美國政府停擺影響深遠,從機場的混亂和延誤,到數十萬計聯邦僱員無薪工作,再到低收入家庭食品援助計畫被迫暫停。
以下是該法案保證的幾項內容:
•所有聯邦機構將恢復運作,相關資金將持續提供到1月30日。
•與政府停擺相關的聯邦僱員裁員將被撤銷,並且在1月底之前不會再有進一步裁員。
•政府將為在停擺期間被迫休假或無薪工作的員工補發工資,其中包括空中交通管制員,他們在停擺期間的短缺導致政府削減航班,並造成全美各地的交通阻塞。
•為數百萬計低收入美國人全面恢復食物券福利。
•法案還將強制參議院在12月就延長醫療保健稅收抵免進行投票,而這抵免政策可以降低許多美國人的醫療保險費。法案雖訂於12月針對這項造福約2400萬美國人的補貼進行表決,但並不保證補貼能繼續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