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我與【禪院鐘聲】

▪流雲▪

前 言
我從小喜歡音樂,但是卻缺乏音樂細胞。學樂器是「件件皆不通」,唱歌則沒有一副好嗓子,說好聽的是男中音,其實是「高不成、低不就」,只能在業餘的合唱團裡濫竽充數,在男高音部或是男低音部裡「混水摸魚」。
自從參加了粵劇社而需要獨唱後,就發現「混」不下去了。再不能靠身傍的高手「撑腰」,也不能做「張嘴的啞巴」,更沒有可以「躲」在一群合唱團友中的「藏身之處」。
9月23日的演唱會
我父母都愛好粵劇。小時候,家裡的留聲機或收音機總是播放粵曲,而我父親很喜歡的名曲如【禪院鐘聲】,常常會在晚上播放,所以我對它們的歌調及歌詞可以說是耳熟能詳。
當我要選一首粵曲在9月23日演唱時,就自然地想起了【禪院鐘聲】,以為找一首熟悉的名曲就可以輕易過關了。但是,聽和唱是兩回事。雖然喜歡聽,耍唱起來就不太簡單了。有好幾段句子的音域較高,我這個男中音就很難唱上去,而用低八度來唱則不大好聽。怎麼辦呢?
我一直都相信勤能補拙。正是此時「不努力」,到9月23日就只能「徒傷悲」了。所以我發揮出研究理工的精神,將這首曲的出處背景、音韻節奏、基本結構、情感變化等一步一步地仔細參詳,以求「逐步擊破」。
《禪院鐘聲》的出處 (百度)
《禪院鐘聲》是一首廣東粵曲,由粵曲音樂家崔蔚林創作於1939年至1940年間。樂曲講述了一個書生愛上了一個女子,他去外地苦讀並求取功名後,回到家鄉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已經和別人結婚了,於是他就出家了。剃度的當天晚上,他想起負心人的無情無義,再也難以自已,於是在寺廟裡就著鐘聲、風聲、木魚聲,唱出了自己的滿腹悲苦,和對負心人的譴責。
《禪院鐘聲》的創作背景 (百度)
《禪院鐘聲》創作於日本侵略中國期間,崔蔚林正流亡香港,生活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作這首曲子的時候,崔蔚林寄居於一個旅館之中,館舍之側有一佛寺(在今天的廟街),晨鐘暮鼓,木魚聲聲。有一天,他愁緒滿懷,面對此情此景,靈感驀地襲來,於是創作了《禪院鐘聲》。
《禪院鐘聲》的曲詞及音韻
廣東話的九音非常奧妙。不像普通話,很少會一音二義。但是,用來唱歌的話,可能是最不好用的語言。很多字在發音時要先將嘴唇閉攏,或是在發音結束時,嘴巴或是牙齒都在緊閉的狀態。例如「一」、「不」。所以粵曲的撰曲,填詞要比寫唐詩、宋詞難多了!除了要守平仄之外,還要找到合適音調和詞意而又可以張囗唱出來的字。
【禪院鐘聲】不愧為經典之作!全曲不只一氣呵成,極盡文詞的變化,情感的高潮迭起,而在填詞上更是功力非凡,每一句都押韻動聽。請看:
禪院鐘聲 曲詞(押韻)
雲寒雨冷,寂寥夜半 景色淒(清)。
荒山悄(靜),依稀隱約 傳來了夜半鐘,
鐘聲驚破 夢更難(成)。
是誰令我愁難(罄),唉悲莫(罄)!
情如泡(影),鴛鴦夢,三生約,何堪追(認)?
舊愛一朝斷,傷心哀我 負愛抱恨 決心逃(情)。
禪院蕭蕭 嘆孤(影),仿似杜宇哀(聲)泣血夜半(鳴),隱居澗絕(嶺)。
菩提 伴我苦敲(經),凡塵 世俗那堪復(聽),
情似煙(輕),禪心修佛(性)。
夢幻 已一朝(醒),
情根愛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賦(詠),
情絲愛絲,愁絲怨絲,秋月怕留(情)。
情心早化灰,禪心經潔(淨)。
========= (唱三遍) =========
為愛為情恨似(病),對花對月懷前(程),
徒追憶, 花月(證),情人負我,
變心負約太不(應)。 
相思當初枉心(傾),
怨句妹妹太薄倖,
禪院鐘(聲),深宵獨(聽),
夜半有恨 人已淚(盈盈)!
===========================
用到的聲韻有:
(清) (聲) (經) (傾)
(影) (應) (罄) (聽) (嶺)
(靜) (淨) (證) (認) (醒) (盈盈)
(成) (情) (程) (鳴) (詠) (病)
這些聲韻的運用,除了使格式更為完美之外,唱起此曲,很容易與聽眾產生共嗚, 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
《禪院鐘聲》的基本結構
粵曲的曲詞結構很多地方和古典韻文(如唐詩、宋詞、對聯)的格式相似。例如:
1. 上句 和 下句;
2. 長句 和 短句;
3. 五言句、七言句;
4. 十字句:XXX XXX XX XX
5. 四言 -> 八字句 XXXX XXXX
6. 平仄
在【禪院鐘聲】中,這些例子很多:
【上下句】
愁難罄  悲莫罄
鴛鴦夢 三生約
負愛抱恨 決心逃情
菩提伴我苦敲經 凡塵世俗(那堪)復聽
【對聯體】
情根愛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賦詠,
情絲愛絲,愁絲怨絲,秋月怕留情。
【五言句、七言句】
情心早化灰, 禪心經潔淨。
為愛為情恨似病, 對花對月懷前程,
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將這些文體找出來,默記在心。就像朗誦唐詩、宋詞時一樣,在唱粵曲時,除了需要將詞中之意唱出來之外,也要將這些格式唱對。要是將五言的上下句唱成四言+六言,或是將襯字+五言唱成七言,那就會「詞不達意」,有負作詞家的心血了。
《禪院鐘聲》的精深
每次學習唱一首粵曲,都會重新感受一次學無止境。中國文學及戲曲真是博大精深。
當我基本上把握到唱詞、音韻及節拍後,我再不齗地聆聽名家的演出,才慢慢的感受到這首曲的高深之處,每聽一次都受益不淺。
這些名家在唱腔、情感變化上的藝術表現,「抑揚頓挫」、「欲斷還連」的功夫,都是我望塵莫及的。正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禪院鐘聲》的情感變化(百度)
全曲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很深沉的慢板,旋律哀怨、遲疑而又帶有期望之情。樂曲雖然借用了“禪院”之名,意為求平和與寧靜,但實際的音樂卻讓人有觸動心底的感傷。第二部分是由反復了三次的1/4拍子的由慢漸快的段落組成,音樂宛然從慢的節奏中漸漸活躍起來,含蓄地表現了人們展望未來,對光明的企盼。樂曲採用的是“乙凡線”調式,該調式的特點是大量地運用7(低音)、4兩音,使音樂的情緒淒涼、悲切、哀怨纏綿。該調式音樂大多用來表現傷感、不幸和心情難過的一類內容。
《禪院鐘聲》中我特別喜歡的數段詞曲
X X …… 雲寒雨冷, 寂寥夜半 景色淒清:
這首曲子以五下鐘聲及一連串的木魚聲開始,馬上將聽眾帶到「禪院」之境,然後用第一句唱詞進入「淒清」之處。我發現聲音要適中,不能過大,因為需要有「欲斷還連」的淒涼之意。
荒山悄靜:
緊接下來的這一句曲寫得太好了!先揚後抑,揚聲以顯其荒,然後抑調以顯其靜。
菩提伴我苦敲經,凡塵世俗那堪復聽:
這兩句曲,令我想起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年被老師指正為「落霞與孤鶩 齊飛 ,秋水共長天 一色。」
所以這兩句在這裡當唱為
菩提 伴我苦敲經,
凡塵 世俗(那堪)復聽
在「菩提」及「凡塵」之後那一頓 ,真是妙不可言,將那無可奈何、痛苦斷腸的心境突出的表現出來。而「那堪」更是神來一筆,比用上單字(如「不」) 有力量得多了。 只是唱起來不容易,「世俗那堪」在板拍上我練習了好一段時間才略有心得。
尾聲 - 唱三遍的「為愛為情……人已淚盈盈!」
由第一遍的中板帶出「哀愁抑鬱」,然後用較快的第二遍表達了「痛苦無奈」,最後以快速的的第三遍展現了「憤恨斷腸」。由慢漸快的節奏將全曲推上高潮,再用高音、持續又起伏的「盈盈」及木魚聲作結。
要唱好這段「尾聲」很不容易,在情緒、節奏及氣息運用上,尤其是高音區,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再加上我要用木魚邊敲邊唱,每次唱到這一段,我都有如履薄冰之感。
後 語
作為一個沒什麼技巧、業餘的粵曲「發燒友」(愛好者) ,每次如能順利唱完一首粵曲,我都會如釋重負,心情愉快。但每唱完此曲,我卻常感染到曲中人的情緒,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我想以後還是要少唱愁苦之音為妙!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日稿成於德州福活
2017-9-23星期六下午2-4時半達拉斯粵劇社為李察遜華人活動中心募款假座華人中心大廳舉辦秋季演唱會,李察遜市政府贊助,觀衆免費進場欣賞。


回上一頁